首次“双收”迎增收——安徽部分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收获记
金秋十月,双收淮河两岸,首次收安秋收秋种正忙。迎增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杨湖镇,徽部合种获记种粮大户赵化正忙着摊晒新收的分地玉米和大豆。今年颍上县首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豆玉勇于尝鲜的米带他种植了近1300亩。
4行玉米、状复植收6行大豆间作套种,双收赵化一有空就去查看生长情况。首次收安由于大豆和玉米的迎增除草剂相克,打药时,徽部合种获记他安排工人在大豆带和玉米带之间设置了隔离带,分地同时在喷雾器的豆玉喷头上加装防护罩。经过精细管理,米带试验初见成效。
“尽管今年高温干旱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影响,但仍达到‘玉米不减产(或少减产),多收一季豆’的预期效果,玉米平均亩产400余公斤,大豆平均亩产150公斤。”赵化说。
为试验不同品种对新种植方式的适应性,他选择了3个大豆品种进行复合种植。试验发现,耐密植、耐阴性强的大豆品种产量更高。
“颍上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8000亩,从目前秋收实效看,总体实现预期目标。”颍上县农业农村局农业股股长张启明介绍,这种种植方式是根据大豆和玉米的生长特性,采用大豆带与玉米带间作套种,利用植物边行效应,增加玉米种植密度,实现作物协同共生、一季双收。
今年是安徽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第一年,各地纷纷响应,助力农户稳产增收。
据安徽省亳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雪介绍,该市建立“技术包保+乡镇包保”双包保责任制,抽调技术包保人员175名、乡镇包保人员443名,实行全程化技术指导,“我们还及早备足种子、肥料、农药、农机具等,确保种植任务落到实处。”
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漆园街道办事处,收割机手正在收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。(新华社发)
刚收完大豆、玉米,曹飞勇抢抓农时,紧接着种上了小麦。他是亳州市蒙城县小辛集乡双李村的种粮大户,流转种植约200亩地。在政策鼓励下,他今年拿出60亩地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“复合种植的好收成,让我种粮的信心更足了。”
“亳州市共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主体856个,播种面积达18.8万亩。”吴雪说,据抽样调查,亳州市复合种植的规模种植户玉米每亩平均单产达507.4公斤、大豆每亩平均单产达110.5公斤,效益增长明显,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。(水金辰 姜刚)
- [2025-05-09 11:26] 森林碳汇授信贷款落户宁国
- [2025-05-09 11:18] 全国多地文旅数据出炉 清明期间这些红色景区受青睐
- [2025-05-09 11:14] 国家邮政局:8月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6.2%
- [2025-05-09 11:07] 我们问了13个大学生:为什么要讲脱口秀
- [2025-05-09 10:56] 农业托管合同有了“示范文本”
- [2025-05-09 10:47] 文化中国行丨丽江古城“天雨流芳” 一句劝学古训背后的文脉书韵
- [2025-05-09 10:27] 国家医保局: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
- [2025-05-09 10:26] 2025北京公众考古季启动,推出京津冀考古研学等新形式
- [2025-05-09 10:25] 汽车等四类产品售后服务暗访: 多数商家“三包”规定落实不到位
- [2025-05-09 10:21] 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亮相
- [2025-05-09 10:07] 国家医保局规范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
- [2025-05-09 09:53] 第三届浙江音乐学院国际管乐艺术节开幕 10场演出免费向公众开放
- [2025-05-09 09:50] 福建省消委会测评20款耳机 6款音质感受获5星评价
- [2025-05-09 09:33] 去码头整点薯条
- [2025-05-09 09:31] 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提示:不是所有净化器都能除花粉过敏原
- [2025-05-09 09:29] 这群年轻人种的牡丹 带火了这座城
- [2025-05-09 09:23] 40万买到“二手车” 法院判决经销商“退一赔三”
- [2025-05-09 09:18] 国家医保局规范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等7类医用耗材医保通用名
- [2025-05-09 09:13] 商务部:三大举措支持推动扩大入境消费
- [2025-05-09 09:07] 安徽乡村振兴网将举办首场特色乡村市集活动